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全站搜索
文章正文
希格斯玻色子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12-07-06 15:23:59    文字:【】【】【

        自然界中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划分为4种力:引力(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在爱因斯坦相对论解决了引力问题后,人们开始尝试建立统一的模型,以期解释通过后3种力相互作用的所有粒子. 科学家们建立起被称为标准模型的粒子物理学理论,它把基本粒子分成3大类:夸克、轻子与玻色子。标准模型的缺陷,就是该模型无法解释物质质量的来源。

        希格斯玻色子(英语:Higgs boson)是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所预言的一种基本粒子。标准模型预言了62种基本粒子,希格斯玻色子是最后一个有待被实验证实的粒子。

        在希格斯玻色子是以物理学者彼得·希格斯命名,由于它难以寻觅又极为重要,因此在大众传媒中又被称为“上帝粒子”。

        根据标准模型,希格斯玻色子与伴随的希格斯场可以解释基本粒子具有质量的起源。希格斯场遍布于整个宇宙,每一个有质量基本粒子的质量是由这基本粒子与希格斯场之间相互作用的能量产生。希格斯场相互作用被认为是基本粒子具有质量的最简单机制,称为希格斯机制,而希格斯场所伴随的希格斯玻色子是粒子物理学长久以来寻找的目标。假若实验证实希格斯玻色子存在,则可给予希格斯机制极大的肯定,特别是对于为什么某些基本粒子具有质量这问题的解释,也可以确定标准模型基本无误。有些理论不需要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这些理论称为无希格斯模型(英语:Higgsless model)。假若希格斯玻色子被证实不存在,则物理学者可能会改聚焦于这些理论。

        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从2010年初起就在寻找希格斯玻色子,费米实验室的兆电子伏特加速器(Tevatron),直到2011年底停止运作前,也在进行类似实验。有些理论建议,当能量高过1.4 TeV时,能够生成基本粒子质量的任何机制必会出现。因此,物理学者预期,使用两束3.5TeV粒子束对撞做实验的LHC,应该能给出希格斯玻色子是否存在的明确证据。2011年12月,在LHC的超导环场探测器实验(ATLAS)与紧凑渺子线圈实验(CMS),这两个主要实验的发言人分别独立表示,从收集到的数据显示,希格斯玻色子可能会存在的质量在125 GeV/c2左右,他们相信原本研查的质量值域已被相当程度地缩小,质量在115-130 GeV/c2以外的可能性已被排除。但尚未得到足够证据做定论。物理学者预期在2012年继续收集到的更多数据会给出确切的是否答案。 2012年7月4日,CERN宣布LHC的CMS探测器探测到质量为125.3±0.6GeV的新粒子(超过背景期望值4.9个标准差),ATLAS探测到质量为126.5GeV的新粒子(5个标准差)。这两个粒子极像希格斯玻色子,但还有待科学家的进一步分析来完全确定两个探测器探测到的粒子是不是同一粒子,以及是否为非希格斯玻色子的新粒子。

脚注信息
高纯铝中间合金 AL-Be AL-SI-Y AL-V  AL-Zr AL-Ti 高纯铝稀土合金

ICP备案信息   网站名称: 沈阳宇航金属材料研究所 备案类型: 企业        备案号: 辽ICP备12007774号-1       审核时间: 2012-12-24

业务联系:苏兵(高级工程师)138 9793 7745